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電 題:“老校長”傅作義留給“呼和浩特第二中學”的印記
  中新社記者李愛平
  校志、校長八訓、校歌、圖書、職工名錄、校史館……迄今已走過72年曆程的呼和浩特第二中學,對於其老校長愛國將領傅作義的感情依然“濃烈”。
  25日,當中新社記者提出採訪這段歷史的“印記”時,該校退休教師楊永亮拿出厚厚一疊發黃的資料激動地對記者逐一展示。
  在一本泛黃的《呼和浩特二中校志》上,詳細介紹了呼和浩特二中與傅作義的歷史淵源。
  據載,該中學前身是私立奮鬥中學的中學部,1942年由傅作義將軍於綏西陝壩(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地區)創辦。當時傅作義兼任董事長和校長,學生主要為傅作義部的幹部子弟。1945年秋開始招收高中班。抗戰勝利後,傅部奉命進駐歸綏(今呼和浩特),學校亦於1946年隨遷,接收日本人辦的一所小學作為校址(即今呼和浩特二中西校區校址)。
  楊永亮說,由於戰局變化,傅作義的奮鬥中學在1947年——1950年之間,曾幾度輾轉搬遷。1952年8月,由綏遠省人民政府接辦,省政府副主席奎璧、軍區司令員姚喆都曾擔任過學校董事。1954年奮鬥中學改名為呼和浩特第二中學。
  傅作義留給這所學校的更深印記是其作為首任校長的“校長八訓”。“要有科學的頭腦,要有愉快的心情,要有活潑的體態……”傅作義提出的校長八訓在楊永亮看來,至今仍不過時。
  “天行健君子貴自強,我們要創造,無盡的創造……”至今仍在資料室中保存的“校歌”,仍見證著老校長傅作義最初辦學風貌。楊永亮稱,1954年前後畢業的一批學生們,至今仍會唱這首校歌。
  同樣令呼和浩特二中師生們感受的“老校長”印記是該校藏有的一批圖書。這些書由綏西陝壩隨遷至歸綏,約有上百本。
  25日上午,記者在該校圖書館和校史館看到,這些書皮已經發黃的書籍均蓋有“私立奮鬥中學”印章,其中《康熙字典》、《呂氏春秋》、《徐霞客游記大觀》、《中國文法要略》等書籍均設以專櫃進行保存。
  該校教師薛俊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些書都是從綏西陝壩地區用船經黃河運至呼和浩特二中,成為呼和浩特二中最早的圖書館。
  與此同時,關於傅作義的圖書亦是該校圖書館收藏重點。記者註意到,其中傅作義的各種傳記及傅作義後人出版的書籍成為校內學子們借閱的重點。
  傅作義的“影子”在呼和浩特二中幾乎無處不見,在該校的資料室中,一名榮姓老師指著1949年5月的教職員工覽表說,當時的校長傅作義,55歲。
  在該校的校史館一架鋼琴前,楊永亮老師說,這架鋼琴也是傅作義作為校長給呼和浩特二中留下的“禮物”。
  “老校長”傅作義之於今日呼和浩特二中的最大意義是什麼?該校校友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蓋志毅認為:傅作義提出的“用什麼,教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學什麼,做什麼是傅作義留給這所學校最好的無形資產,這些教育思想很好的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讀書與做人做事的關係。(完)  (原標題:"老校長"傅作義留給"呼和浩特第二中學"的印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b40kbco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